找到相关内容419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论天台止观的修证

    摄法、第五偏圆、这五一共三卷,是说明圆顿止观的道理,在五略中属於发心位。第六方便,第七正观,共七卷、在五略中属於修行位。但第一章是十的精要;第六是为各种修法而作全面的准备,即二十五方便法;第七...说明其概要。第六分别禅波罗密前方便,为坐禅做标备、第七释禅波罗密修证,是说明坐禅的修证方法。第八显示禅波罗密果报,第九从禅波罗密起教,第十结会禅波罗密归趣,这三与摩诃止观相同,没有文字说明。但不同的是...

    了法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25455046.html
  • 天台智顗《摩诃止观》“一念三千”说研究

    说,亦是智顗由宗教经验所建构出的宇宙图式。  “一念三千”说,是智顗在《摩诃止观》第七〈正修止观〉中的“观不可思议境”,所提出的止观观心解脱论,是说明吾人当下之一念阴识之心,即含具由“十法界”、“十...183  参考数据187  附录─《摩诃止观》第七“正修止观”之“观阴入界境”─215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...

    赵东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20155987.html
  • 善财童子发菩提心研究--以 “十玄门”主诠的华严发菩提心

    王一路下来,可了知十大愿王悉皆根轴于菩提心而作了极致拓展。  第七 结论  第一节部份,条列总阐发菩提心之胜妙与功德总相,进一步省悟到能宣此不可思议境界之发心教谕,亦唯佛能宣!以大乘共法菩提心、信...二、自私的人本观点 337  三、菩萨历劫而升华 338  X、普皆回向 342  XI、小结 345  第七 结论348  第一节 胜妙发心 唯佛能宣 348  第二节 反省与检讨351  I、...

    丘子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24361587.html
  • 宗密《禅源诸诠集都序》研究

    集佛教判教之大成五点,定禅教合一思想之价值。最后由禅教合一思想在佛教内部引起的变化,推究其为导致华严宗与荷泽禅没落的主因。第七《绪论》:论述研究成果,尚待研究的空间及《禅源诸诠集都序》中禅教合一思想...融合性佛教之先声277  第三节 导致华严宗与荷泽禅的没落280  一、佛教环境的变迁281  二、宗密禅教合一思想的影响282  第七 结论289  第一节 研究结果概述289  一、儒佛禅教、兼修...

    萧文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1471333.html
  • 序——写于《佛道儒心性论比较研究》功德圆满之际

    展开探讨,从而对佛、道、儒心性论之间的异同进行了具体而深入的横向揭示;第七《结论》,作者对本论各章节所得到的最新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,并明确归纳了本论对国际心性论研究所做的贡献。在论述过程中,作者引用...问题为主要线索对佛、道、儒关系进行专题研究,这是一项具有学术意义的研究工作。第二,体系的完整性。全文分七,除第一章讨论方法论问题和第七《结论》外,其余五分别对心性论、中国佛教及其心性论、道家道教...

    恒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40677318.html
  • 「四十二章經」抄出的年代

    逆風坌人,塵不汚彼,還坌於身,賢者不可毀,禍必滅己也。(第七) 5.猶響應聲,影之追形,終無免離,愼為惡也。(第六) 4.人愚吾以為不善,吾以四等慈護之,重以惡來者,吾重以善往。(第五) 3.人...它各段都只短短的幾句,稱之為「」,又各段開頭常常加上「佛言」字樣,和支謙譯本「法句經」以頌為章且說是「撰集佛言」的十分相似,就很容易明白那大部應該是「法句經」的一類。我們再用「法句經」的各種漢譯本...

    吕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94039995.html
  • 佛教经典常谈\七、维摩经

    所以才是悟」的反论。(以上是第七)  之后,又是维摩与文殊菩萨之间的问答。话题转到如何实践佛陀的教法。维摩断言「非道之道」(非道)才是菩萨道。小乘佛教修行的目标是否定贪、瞋、痴,但毋宁要在这些烦恼中,...译本繁简有别,但是的区分与内容并无太大的差别。其中,鸠摩罗什流畅的译本最受喜爱,自古只要提到《维摩经》,一般就是指此译本,因此就以此本来作说明。  再者,藏译与汉译三本中的玄奘译最为一致。此外,还有...

    渡辺照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42741084.html
  • 中国禅宗史——新书评介

    演變」。這章對壇經的成立及內容的演變過程,一一加以比較研究,則現代流行的明本壇經,是經過好幾次改變才成為定型本的。  第七「荷澤神會與南宗」。這章也分為三節:第一節神會的一生,考證他生卒年齡,參學生涯...後,也就存而不論了。  禪史精裝一冊,約十三萬字,共分九,第一章「菩提達摩之禪」,分三節。第一節「達摩傳與達摩論」。作者開頭說「菩提達摩為中國禪宗公認的東土初祖。達摩到中國來,對當時的中國佛教,并沒...

    道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02744028.html
  • 中国佛教制度拾零

    机构附庸的过程。第七“辽、金的僧官制度”,勾勒了在少数民族政权统治,中国北方地区僧官优裕制度。第八“元代的僧官制度”,探讨了汉藏佛教僧官为蒙元政权服务的作用。第九“明、清的僧官制度”,解释了...僧官制的统一中,造成民主代议制的严密组合。一盘散沙,佛教与国家民族,患着同样的毛病。   中西政教关系之区别   蓝吉富先生在《隋代佛教史述论》(台湾商务印书馆,1993.10,第2版)第三《僧众的...

    默然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05844102.html
  • 价值观与辩证法在智顗思想中的表现

    、“即假”(A)、“即中”(A与非A互相包容的本质)的圆融三谛,就表现出这种辩证法的构造原理(注17)。在《摩诃止观》第七的《破法遍》中智顗透过立破不二(注18)的辩证法,阐述三观中的肯定与否定作用...

    汉斯 鲁道夫 康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62246250.html